扶鸞濟世 |

濟世問事

鸞,原意為一種神鳥,後引申有神諭之意。扶鸞,是人與神,或者說人與另一度空間、更高一個次元或維度的智慧,溝通的一種橋樑。

鸞生執持鸞筆,神靈藉由驅動鸞生手中的筆,在木板或沙盤上寫出字跡,再由一旁的唱生判讀出正確的文字並清楚覆誦出來,神靈確認無誤,再由筆生抄錄記載。鸞生、唱生、筆生三人,合稱為“三才生”。

在財神信仰中,神靈一來所降的文字,有一定的文體,亦即要七言並藏頭,首篇詩文,每句第一個字合起來為“天官武財神”五字,這首篇詩文謂之頭籤,頭籤出完,若還有事要表述,則多半會繼續以七言詩文指示事務,直到神駕寫出“請”或“可”字時,方表示信眾或宮眾可以上前請示問題了。
以下這篇,為典型,並且相當經典的天官武財神籤頭藏頭詩,由此也可看出神駕文筆造詣之深:

天池明鏡昭南陽
官府東興齊鯤海
武千屬庶官鯓恭
財歲壽誕祝池王
神降賀筵慶王歡

文字順序由左至右為天池明鏡昭南陽,但每句第一個字併起來看,是“天官武財神”,精彩的在後頭:每句第二個字併起來為“池府千歲降”,但,還沒完!每句倒數第二個字併起來看是“南鯤鯓池王”,各位,絕非巧合,這農曆六月十七日,正是武財神的好友池府千歲池王誕辰,這是一篇詞藻極其華麗又三藏頭的絕世好文,一降鸞瞬間即成絕無停滯!

 

『扶鸞』是財神信仰最重要傳遞神旨的方式,武財神借鸞生以葫蘆桃筆寫出七言鸞文,文字如同傳說中的祥鳥鸞鳥翩翩降臨,以此作為與眾生溝通的方式,指引安居樂業的途徑,更甚授業、解惑。而在每個月初一、初四、初七(十一、十四、十七、二十一、二十四、二十七)固定為信眾開壇,是武財公對人世間的救濟與恩澤。

 

 

正主駕臨 中路復鸞 濟病救苦 緣者臨壇

 

自民國65年起,五路訓乩,各路武財公都訓有鸞生。民國60、70年代,五路齊鸞,各路武財公都各自有一篇篇扶鸞濟世的感應錄。五爺齊鸞的情形下,老武財公因是最後仲裁,重大事情即便由別路武財公裁示,老主事也常會在晚上回到保生堂後,再找來中路鸞生請老武財公降壇確認作為覆核,是為內壇。

 

87年起,五路漸定於一乩,也漸定於南路一路,十餘年來,老武財公等於實質上停濟十來年,直到老武財公於甲午年中復訓鸞生完成後,才又透過新的中路鸞生扶筆,並慢慢布局回復當年"五爺齊鸞"的格局與盛況。由於老武財公的壇,解濟重大病苦永遠先於宮務,逢有信徒重大災病,這隱密的內壇就為之大開,為了能夠讓這個管道正常化並有規則可循,老武財公透過廟方事前審查及請示,能恩准開放每周篩選重大病苦信眾進入內壇,讓緣者共沐神恩!

 

『慈悲的力量,不用三言兩語,就在紙上迅速竄出,在方寸之地爆發,並在眼眶點燃。』如果有機會,你也能臨壇見證這慈悲的力量。不對,希望你都沒有這樣的機會。